杰康分享中國人口健康模式變化 環境污染成威脅健康重要因素
字号:T|T
时间:2014年03月18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次
原標題:中國人口健康模式變化 環境污染成威脅健康重要因素
當前中國的人口健康模式既帶有慢性病、老年疾病增加等發達國家
的特征,也有明顯的轉型國家和中國自身特點,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
對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大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詳細匯總資料計算,2010年我國人口平均
預期壽命達到74.83歲,比10年前提高了3.43歲,超過69.6歲的世界平均
水平,已經達到了G20國家的平均水平。
然而,在預期壽命提高的背后,人們是否享有了更加健康、更有質
量的生活?世界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的《中國的快速健康轉型
1990-2010: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發現》,通過應用世界衛生組
織“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對中國過去20年疾病負擔變化的
情況進行了分析,並與G20國家進行了對照。結果表明,過去20年中國
人的健康模式發生了快速變化,健康安全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應對這些挑戰,不僅需要衛生體系的變革和社會多部門的參與,更
需要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由兒童傳染病為主轉向成人慢性病為主
上述中國疾病負擔研究是“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一部分,該
研究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哈佛大學等機構主要協調,全球50多個國家
500多名研究人員共同參與,歷時5年時間完成的一項全球研究。這項研
究對187個國家的疾病負擔進行了測量,涵蓋了對235種死因、1160種傷
殘原因以及67個危險因素所致疾病負擔的評估。
對中國數據的分析表明,過去20年中國的疾病模式已經由兒童傳染
病為主轉向以成人的慢性病為主,精神疾病、道路交通傷害的影響上
升,導致疾病的危險因素也轉向以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為主。
20年間,大多數傳染性疾病及兒童疾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已經大大下
降,成年人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疾病負擔則大幅度
上升。兒童死亡率下降了79.7%,傳染性疾病、孕產婦、新生兒及營養
不良導致的死亡從1990年的26.6%下降至2010年的10.1%。在2010年的
830萬死亡中,有700萬是死於慢性病。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癌症和慢
性阻塞性肺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他的死亡原因還有交通事故傷
害、精神疾病、骨骼肌肉疾病等,其中交通事故傷害的死亡損失年順位
由1990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4位。
我國中風、慢阻肺、肝癌、胃癌、食道癌、溺水和跌落等導致的死
亡損失年明顯高於G20成員的平均值,女性則還在道路交通傷害、自傷
方面的死亡損失年高於平均值。另外,我國四大癌症(肺癌、肝癌、胃
癌、腸癌)及食道癌的年齡標准化死亡率明顯高於G20國家平均水平。
2010年,55~59歲年齡段癌症引起的死亡峰值顯著增加。
導致傷殘的原因已由傳統的先天障礙或身體傷害為主,轉變為由精
神疾病、肌肉骨骼損傷及慢性疾病引起為主。2010年,近一半的傷殘損
失生命年由精神疾病和骨骼肌肉疾病這兩大因素所導致。對比1990年,
傷殘負擔增加的主要來源是腰背痛、頸椎病和嚴重抑郁症的增加,另外
糖尿病、泌尿生殖器疾病、血液病等慢性病引起的功能受損也有明顯增
加。
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威脅健康
從健康危險因素來看,佔主導地位的是生活方式和環境方面的危險
因素。2010年造成疾病負擔的前五位危險因素依次為不健康飲食習慣、
高血壓、吸煙、環境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不健康飲食作為居首位
的健康危險因素,導致了16%的疾病負擔,其中主要是高鈉攝入,水
果、全谷物和堅果類攝入不足。
第二大主要危險因素為高血壓,導致了12%的疾病負擔。
第三大主要危險因素為吸煙,2010年我國成年男性吸煙率達到
52.9%,二手煙暴露率高達72.4%,吸煙導致的疾病負擔佔到9.5%。物
理環境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國目前PM2.5污染嚴重,主要來源
是環境空氣污染、室內空氣污染和二手煙草煙霧,這三大來源的污染使
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率上升。與G20國家相比,中國
是1990年和2010年環境和室內空氣污染導致疾病負擔最嚴重的國家。其
他危險因素包括空腹血糖升高、酒精使用、職業性危害、高體重指數和
體能活動不足。
另外,人口結構的變化應引起注意。中國人口正快速步入老齡化,
受數十年低生育率和壽命延長的影響,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接
近2億,佔人口的14%,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人口的30%。可以說,當
前中國的人口健康模式既帶有發達國家的特征,即慢性病、老年疾病、
精神疾病的大量增加﹔也還帶有明顯的轉型國家和中國自身的特點,如
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煙草使用、道路交通傷害等問題突出,對健康的
威脅越來越大。世界銀行在其2011年發布的一份題為《創建健康和諧生
活:遏制中國慢性病流行》的報告中指出,中國若不迅速對慢性病流行
採取行動,將導致醫療費用上升、經濟發展減速和社會不穩定的風險。
實行“健康友好型”發展方式
健康模式的轉變是多種社會經濟因素直接或間接作用的結果。過去
30多年,中國社會處在快速的發展變化之中,經濟總量迅速提升,但經
濟的快速發展在改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累積了種種矛盾,帶來了環境污
染、職業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精神壓力、飲食模式改變、重大傳染病
等一系列健康不安全因素。
今年以來,全國持續發生大范圍霧霾天氣,影響范圍之廣、持續時
間之長、污染物濃度之高前所未有,凸顯了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與人民
健康之間的矛盾。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2003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發病和
過早死亡所導致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573億元,佔當年GDP的3.8%。因
此,應對健康安全方面的諸多挑戰,不僅需要衛生體系的改革和社會各
部門的共同參與,最根本的是要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實行“健康友好
型”的發展。
首先,轉變衛生事業發展模式。慢性病防控重在“治未病”,許多慢性
病完全可以通過對危險因素的控制來有效預防。世界銀行認為,2011~
2020年是中國防控慢性病流行關鍵期,如不實施有效的防控策略,未來
10年有可能出現慢性病的井噴之勢。具體來看,一是推動醫學模式從注
重疾病診療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實現關口前移、重心下沉。二
是重點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以家庭和社區為平台,從控制血
壓、控煙、飲食和運動等干預入手,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體系,做
好健康人群和具有高風險人群的宣傳教育和防控工作。三是積極開展煙
草控制、全民健身、合理營養、平衡膳食、限制飲酒、心理健康、防止
藥物濫用等全民健康公共衛生行動。四是針對癌症等重點慢性病發病和
死亡率高的情況,除了加強一級預防外,應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防止慢性病負擔加重。五是醫療體系需要加強急診醫學、長期護理、康
復和精神衛生服務,醫學教育體系更加注重精神病學、康復醫學、風濕
病學、聽力學和眼科學等學科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促使醫學研究從注重
人體自身疾病向環境、社會、心理與人體綜合交互作用的研究轉變。
其次,以“大健康”理念倡導社會多部門的共同參與和有效協作。健康
的影響因素非常廣泛,遠遠超出了醫療衛生部門的范疇而深深植根於社
會與文化背景之中,需要從“大健康”理論出發來制定各項政策,吸收社會
多個部門的參與。例如,通過道路系統設計和交通工具的安全設施的完
善,應對道路交通事故傷害的快速上升。人群的體育活動受城市規劃布
局的影響,可通過城市規劃和體育設施的管理引導居民進行散步、騎車
等體育活動。推廣健康的膳食方式需要農業、商業、貿易、食品、稅收
等部門公共政策的互相配合,比單純的公共衛生政策更為有效。防范激
烈的社會競爭所導致的精神壓力和行為模式失序則需要勞動保護機構和
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
最后,形成“健康友好型”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中國人口健康風險的
深層次原因在於與健康相背離的經濟發展方式。在快速的工業化、城鎮
化過程中,由於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而缺乏必要的監管,粗放的發展
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各類生產安全
事故時有發生。需要調整發展思路,實行“健康友好型”發展,將健康目標
納入宏觀經濟和社會政策框架,以健康為導向推動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
調整,通過市場准入、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等限制、淘汰健康危害型產
業,積極發展健康食品、健身用品、養生保健、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
顧、休閑健身等健康產業。加強對經濟活動中健康安全風險的監管,建
立“健康影響綜合評價制度”,對於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經濟社會發
展規劃、重大工程、城鄉建設、產業發展等,在制定規劃、審批上市之
前要對其健康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並提出相應對策。□文/胡琳
琳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當前中國的人口健康模式既帶有慢性病、老年疾病增加等發達國家
的特征,也有明顯的轉型國家和中國自身特點,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
對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大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詳細匯總資料計算,2010年我國人口平均
預期壽命達到74.83歲,比10年前提高了3.43歲,超過69.6歲的世界平均
水平,已經達到了G20國家的平均水平。
然而,在預期壽命提高的背后,人們是否享有了更加健康、更有質
量的生活?世界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的《中國的快速健康轉型
1990-2010: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發現》,通過應用世界衛生組
織“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對中國過去20年疾病負擔變化的
情況進行了分析,並與G20國家進行了對照。結果表明,過去20年中國
人的健康模式發生了快速變化,健康安全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應對這些挑戰,不僅需要衛生體系的變革和社會多部門的參與,更
需要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由兒童傳染病為主轉向成人慢性病為主
上述中國疾病負擔研究是“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一部分,該
研究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哈佛大學等機構主要協調,全球50多個國家
500多名研究人員共同參與,歷時5年時間完成的一項全球研究。這項研
究對187個國家的疾病負擔進行了測量,涵蓋了對235種死因、1160種傷
殘原因以及67個危險因素所致疾病負擔的評估。
對中國數據的分析表明,過去20年中國的疾病模式已經由兒童傳染
病為主轉向以成人的慢性病為主,精神疾病、道路交通傷害的影響上
升,導致疾病的危險因素也轉向以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為主。
20年間,大多數傳染性疾病及兒童疾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已經大大下
降,成年人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疾病負擔則大幅度
上升。兒童死亡率下降了79.7%,傳染性疾病、孕產婦、新生兒及營養
不良導致的死亡從1990年的26.6%下降至2010年的10.1%。在2010年的
830萬死亡中,有700萬是死於慢性病。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癌症和慢
性阻塞性肺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他的死亡原因還有交通事故傷
害、精神疾病、骨骼肌肉疾病等,其中交通事故傷害的死亡損失年順位
由1990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4位。
我國中風、慢阻肺、肝癌、胃癌、食道癌、溺水和跌落等導致的死
亡損失年明顯高於G20成員的平均值,女性則還在道路交通傷害、自傷
方面的死亡損失年高於平均值。另外,我國四大癌症(肺癌、肝癌、胃
癌、腸癌)及食道癌的年齡標准化死亡率明顯高於G20國家平均水平。
2010年,55~59歲年齡段癌症引起的死亡峰值顯著增加。
導致傷殘的原因已由傳統的先天障礙或身體傷害為主,轉變為由精
神疾病、肌肉骨骼損傷及慢性疾病引起為主。2010年,近一半的傷殘損
失生命年由精神疾病和骨骼肌肉疾病這兩大因素所導致。對比1990年,
傷殘負擔增加的主要來源是腰背痛、頸椎病和嚴重抑郁症的增加,另外
糖尿病、泌尿生殖器疾病、血液病等慢性病引起的功能受損也有明顯增
加。
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威脅健康
從健康危險因素來看,佔主導地位的是生活方式和環境方面的危險
因素。2010年造成疾病負擔的前五位危險因素依次為不健康飲食習慣、
高血壓、吸煙、環境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不健康飲食作為居首位
的健康危險因素,導致了16%的疾病負擔,其中主要是高鈉攝入,水
果、全谷物和堅果類攝入不足。
第二大主要危險因素為高血壓,導致了12%的疾病負擔。
第三大主要危險因素為吸煙,2010年我國成年男性吸煙率達到
52.9%,二手煙暴露率高達72.4%,吸煙導致的疾病負擔佔到9.5%。物
理環境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國目前PM2.5污染嚴重,主要來源
是環境空氣污染、室內空氣污染和二手煙草煙霧,這三大來源的污染使
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率上升。與G20國家相比,中國
是1990年和2010年環境和室內空氣污染導致疾病負擔最嚴重的國家。其
他危險因素包括空腹血糖升高、酒精使用、職業性危害、高體重指數和
體能活動不足。
另外,人口結構的變化應引起注意。中國人口正快速步入老齡化,
受數十年低生育率和壽命延長的影響,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接
近2億,佔人口的14%,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人口的30%。可以說,當
前中國的人口健康模式既帶有發達國家的特征,即慢性病、老年疾病、
精神疾病的大量增加﹔也還帶有明顯的轉型國家和中國自身的特點,如
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煙草使用、道路交通傷害等問題突出,對健康的
威脅越來越大。世界銀行在其2011年發布的一份題為《創建健康和諧生
活:遏制中國慢性病流行》的報告中指出,中國若不迅速對慢性病流行
採取行動,將導致醫療費用上升、經濟發展減速和社會不穩定的風險。
實行“健康友好型”發展方式
健康模式的轉變是多種社會經濟因素直接或間接作用的結果。過去
30多年,中國社會處在快速的發展變化之中,經濟總量迅速提升,但經
濟的快速發展在改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累積了種種矛盾,帶來了環境污
染、職業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精神壓力、飲食模式改變、重大傳染病
等一系列健康不安全因素。
今年以來,全國持續發生大范圍霧霾天氣,影響范圍之廣、持續時
間之長、污染物濃度之高前所未有,凸顯了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與人民
健康之間的矛盾。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2003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發病和
過早死亡所導致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573億元,佔當年GDP的3.8%。因
此,應對健康安全方面的諸多挑戰,不僅需要衛生體系的改革和社會各
部門的共同參與,最根本的是要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實行“健康友好
型”的發展。
首先,轉變衛生事業發展模式。慢性病防控重在“治未病”,許多慢性
病完全可以通過對危險因素的控制來有效預防。世界銀行認為,2011~
2020年是中國防控慢性病流行關鍵期,如不實施有效的防控策略,未來
10年有可能出現慢性病的井噴之勢。具體來看,一是推動醫學模式從注
重疾病診療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實現關口前移、重心下沉。二
是重點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以家庭和社區為平台,從控制血
壓、控煙、飲食和運動等干預入手,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體系,做
好健康人群和具有高風險人群的宣傳教育和防控工作。三是積極開展煙
草控制、全民健身、合理營養、平衡膳食、限制飲酒、心理健康、防止
藥物濫用等全民健康公共衛生行動。四是針對癌症等重點慢性病發病和
死亡率高的情況,除了加強一級預防外,應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防止慢性病負擔加重。五是醫療體系需要加強急診醫學、長期護理、康
復和精神衛生服務,醫學教育體系更加注重精神病學、康復醫學、風濕
病學、聽力學和眼科學等學科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促使醫學研究從注重
人體自身疾病向環境、社會、心理與人體綜合交互作用的研究轉變。
其次,以“大健康”理念倡導社會多部門的共同參與和有效協作。健康
的影響因素非常廣泛,遠遠超出了醫療衛生部門的范疇而深深植根於社
會與文化背景之中,需要從“大健康”理論出發來制定各項政策,吸收社會
多個部門的參與。例如,通過道路系統設計和交通工具的安全設施的完
善,應對道路交通事故傷害的快速上升。人群的體育活動受城市規劃布
局的影響,可通過城市規劃和體育設施的管理引導居民進行散步、騎車
等體育活動。推廣健康的膳食方式需要農業、商業、貿易、食品、稅收
等部門公共政策的互相配合,比單純的公共衛生政策更為有效。防范激
烈的社會競爭所導致的精神壓力和行為模式失序則需要勞動保護機構和
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
最后,形成“健康友好型”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中國人口健康風險的
深層次原因在於與健康相背離的經濟發展方式。在快速的工業化、城鎮
化過程中,由於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而缺乏必要的監管,粗放的發展
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各類生產安全
事故時有發生。需要調整發展思路,實行“健康友好型”發展,將健康目標
納入宏觀經濟和社會政策框架,以健康為導向推動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
調整,通過市場准入、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等限制、淘汰健康危害型產
業,積極發展健康食品、健身用品、養生保健、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
顧、休閑健身等健康產業。加強對經濟活動中健康安全風險的監管,建
立“健康影響綜合評價制度”,對於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經濟社會發
展規劃、重大工程、城鄉建設、產業發展等,在制定規劃、審批上市之
前要對其健康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並提出相應對策。□文/胡琳
琳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订购热线:0531-85967228;手机:13065004554
公司传真:00531-85991718
网站:http://www.jnjk.com
企业简介
注册商标为“鑫洁康”.主要有"鑫洁康"牌 JHT系列: 超净工作台、A2 B2型:生物安全柜.TFG系列:通风柜、FLS系列:风淋室、CL系列:百级层流罩. KJX系列:空气循环净化器.[壁挂式]:空气净化消毒器、[家用]:空气净化消毒器.[车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实验工作台系列、101系列: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202系列:电热恒温干燥箱、303系列:电热恒温培养箱等...
此文关键字: 空气净化设备,实验室设备,超净台,超净工作台